2023-09-25 阅读次数: 462
今年来,受国内外经济大环境影响,宁波市海曙区中小微企业劳动纠纷有所抬头,全区仲裁立案1386起,较上年同期增长近20%,其中中小微企业约占案件数量的85%,争议焦点主要是劳动报酬、解除劳动合同等纠纷。该区通过整合“人社+法院+律协”“镇(乡)+社区(村)”“工会+社会组织”资源,形成以部门为主,区、镇(乡)街道、社区(村)三级调解网络为辅,社会力量参与的“融调解”特色调解服务体系,打通劳动纠纷化解“最先一公里”,努力把争议预防在萌芽、化解在源头。
一是瞄准痛点,多方融合前移助企关口。针对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劳动关系风险高的特点,全省率先联合区法院、宁波市律师协会启动“振企优商促发展”为主题的企业用工精准普法活动,采取“律师进企”、举办系列普法大讲堂等形式指导合规用工,全年计划举办专场辅导300场次。目前,已有90名律师加入普法团队,开展22场专项服务活动,指导65家企业协商解决解除合同经济补偿金纠纷,现场化解潜在风险40件。搭建社群普法阵地,创建企业HR微信群、QQ群,动态发布劳动用工法律法规政策,及时灵活线上答疑。组织庭审观摩活动,累计邀请14家企业观摩仲裁庭审,通过办案与普法相结合的方式,用真实案例帮助企业直观地了解用工法律风险。开展线上直播授课普法,10次直播累计吸引10000余人次观看,获得了企业和劳动者好评。
二是重心下沉,多样调处前移接待关口。发挥17个镇(乡)街道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分中心的劳资纠纷化解“中坚力量”作用,推动劳动纠纷基层化解,例如鼓楼模式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劳动争议调处,创设全市首个品牌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室——夏蓉菁工作室;高桥模式打造“三位一体”及“1+X”劳动纠纷化解机制,组织多方力量共同参与;月湖模式打造“一站式”立调裁一体化办案机制,提升劳动纠纷化解处置能力。在企业集中区域设立村(社)级调解中心,采取派遣专(兼)职调解员驻点方式,织密“区-镇(乡)街道-社区(村)”劳动人事争议三级调解网络,力争劳动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3月中旬,高桥镇梁祝社区成立全市首个社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以来,现场调处劳动纠纷12起,为35名职工追回工资近45万元。
三是优化机制,社会解难前移化解关口。在仲裁立案之前,赋予镇(乡)街道调解中心15天案前调解期,将案情清晰、争议不大的案件尽可能化解在最前沿,纾解区仲裁院的办案压力。该模式自3月15日试运行以来,成功实现案前调解155件,全区调解成功率比去年同期上升5个百分点。引入社会力量参与,会同区总工会、区法院成立海曙区匠星职工发展服务中心,由退休法官、检察官、专业调解员、专职律师等具有法律背景及调解经验的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成立第三方独立调解组织,充分发挥第三方调解组织中立性、非对抗性和便利性的优势,为纠纷双方牵线搭桥,编织沟通纽带,赢得企业和职工的信赖,加速矛盾化解。成立至今,接到来电来访咨询千人次,成功调处劳动纠纷案件271件,涉及金额20324万元。